胡歌:內娛開山鼻祖,5部神劇重寫行業(yè)規(guī)則 -
胡歌 :內娛開山鼻祖,5部神劇重寫行業(yè)規(guī)則
胡歌:內娛總是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!
看了胡歌那么多劇,才發(fā)現(xiàn)他原來嚴良那么多的電視劇,都可以作為同類型的開創(chuàng)或者是標桿,而且每一部劇都很火。
1、仙劍系列開啟仙俠劇市場。
2005年《仙劍奇?zhèn)b傳》橫空出世時,沒人料到這個背著劍匣的青澀少年,竟成為改寫國產劇歷史的操盤手。
當同行還在翻拍金庸時,胡歌帶著「無胡歌不仙劍」的魔咒,硬生生將小眾單機游戲變成價值百億的仙俠賽道。
正如劇迷所言:后來的仙俠劇越拍越貴,卻再拍不出李逍遙的江湖氣。
2、軒轅劍開啟周播劇先河。
2012年《軒轅劍之天之痕》頂著「廣電首部周播試點劇」的帽子登陸芒果臺,胡歌飾演的
當業(yè)內質疑「周播模式水土不服」時,該劇創(chuàng)下1.86%的收視神話,讓廣告商發(fā)現(xiàn)「饑餓營銷」在影視圈的暴利空間。
此后《古劍奇譚》靠周播狂攬50億播放量,視頻平臺順勢推出「超前點播」,胡歌這場豪賭改寫了整個行業(yè)的變現(xiàn)邏輯。
3、神話推動內地穿越劇
當《神話》以8.1分登頂央視年度冠軍時,胡歌正陷入職業(yè)生涯最分裂的角色塑造——易小川的“圣母型男主”人設遭遇全網(wǎng)圍剿。
不過《神話》中胡歌飾演的易小川人設不太吃香,很多劇迷反饋:如果不是因為胡歌演的,這個角色早被噴死了。
4、偽裝者開啟偶像諜戰(zhàn)劇。
2015年《偽裝者》開播前,諜戰(zhàn)劇受眾平均年齡42歲。當胡歌披上西裝化身明家小少爺,B站突然涌入百萬00后高呼“西裝暴徒”。
用偶像帶動年輕一代的群體,鞏固諜戰(zhàn)劇的一批老粉絲,不得不說這是個明智的選擇。
劇組的兄弟羈絆線,結果“天臺抽煙”、“兄弟互毆”等片段屠榜熱搜,讓諜戰(zhàn)劇年輕化進程提前五年。服裝組爆料:胡歌私改風衣腰線設計,直接帶火淘寶“明家三兄弟”同款產業(yè)鏈。
5、瑯琊榜推動改編IP劇熱潮。
《瑯琊榜》開播時遭遇“男頻IP必撲街”魔咒,胡歌卻用病骨支離的梅長蘇,完成對市場認知的精準狙擊。
當同行還在魔改原著時,他堅持“跪著演完江左盟主”,甚至自費請禮儀老師還原古代文人儀態(tài)。
該劇讓正午陽光團隊身價暴漲5倍,更引發(fā)“IP改編必須演員反哺劇本”的行業(yè)革命。
但無論如何,胡歌的“螃蟹哲學”從不是搶占先機,而是用演技重構賽道。
所以,有人給胡歌總結了一句話:他是內娛中總能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。
我要說的就是這些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